欢迎来到金融小镇网!
186 1691 6099

外资在华买买买,内资为啥不出手?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2-09 10:52:16

c4d5c868b64b231bfaf6df95bc54b970.jpg

相较于外资在A股市场的买买买,国内资金入场的步伐明显偏慢。

2023年,A股市场实现“开门红”。

新年第一周,三大股指全周涨幅均逾2%,沪深两市日均交易量放大至8000亿元以上。

这表明,我国投资市场整体得到修复。其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是外资,而内资入场较慢。

为什么会这样?内资什么时候会大举入场?


降本:国外投行集本裁员减薪

随着唱衰全球、唱多中国的预期越来越强,国外投行采取了高度一致的两大行动,其一是裁员减薪。

春节前后,作为全球晴雨表的华尔街掀起了“裁员减薪”潮。据路透社日前报道,德意志银行计划将投资银行部的整体奖金池下调不到十分之一,但并购和资本市场的交易员的降幅更大,从事并购发起和咨询工作的银行家奖金下降幅度达到40%。这样的削减幅度与高盛相若,较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30%的降幅更为显著。

而裁员开始得要更早。1月11日,高盛开启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涉及3200名员工;日本野村证券计划裁掉其伦敦投资银行部门约10%的员工;更早些时候,摩根士丹利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波及至少1600名员工。另外,瑞士信贷、巴克莱银行、纽约梅隆银行和花旗集团也削减了交易员的数量。

据统计,近几个月来华尔街投行已裁员超过1.5万人。

路透社进一步分析,由于过去一年企业IPO与并购交易低迷,华尔街大行的投行部门遭遇业绩“惨败”,这也导致其成为此次裁员减薪潮的“重灾区”。

更直白地说,这反映出美国的金融投资已经不再挣大钱了,资金开始抽离这些金融机构,他们若想留住或吸纳资金,确保自身能在全球经济衰退中生存下来,不仅需要裁员减薪,还要寻找发展势头更好的市场。


增效:外资加速布局在华业务

通过投资中国实现“增效”,是华尔街投行采取的又一大行动。

从去年底,高盛、大摩等华尔街投行就加入了看多中国的阵营,而近期,他们再次上调了对中国资产的定价目标,更加大声地为中国资产“摇旗呐喊”。

高盛策略师团队在月初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将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位从70上调至80,理由是中国股票估值较低,且房地产、互联网监管政策和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出现了积极转向。

与此同时,高盛货币策略师团队也在报告中将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预期升至6.5,而此前的预估为6.9。

摩根士丹利也上调了对中国股市的目标位,并预计中国股市2023年将在全球表现最佳。

大摩维持增配MSCI中国指数,并再次上调该指数年底目标位,从70点调高至80点。

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先锋领航则预计中国股票未来十年回报率将达到7.4%-9.4%,相比去年大幅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并跑赢海外股票。

外资对华预期增强,有客观依据。在全球宏观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2022年A股IPO领跑全球,上交所、深交所的IPO融资额分别为3589亿元、2115亿元,分列全球第一和第二。尤其是,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中国市场将为投行业务带来更多机遇。

在此背景下,包括华尔街投行在内的外资加速布局在华业务,在年初积极配置中国资产,带动其重点加仓的以大消费、大金融等为代表的核心资产成为市场主线,进而带来了“开门红”效应。资料显示,年初以来,北上资金流入640亿,去年11月中旬至今已累计达1644亿,远超2022年全年的量。


剖析:内资何时大举入场?

与外资在华买买买相比,国内资金就要保守多了,入场步伐仍较缓慢。

1月份上半月,偏股基金新发规模仅32.8亿份,2022年12月也仅322.87亿份,仍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与此同时,私募基金2022年11月份尽管发行略有好转,但规模仍在缩水,10月至12月仓位也延续回落。

在玖豫企服看来,这种现象是阶段性的,一方面,1月份为欢庆“春节”,绝大多数企业倾向于回笼资金,而不是采取较大的布局动作;另一方面,近期外资大量流入并开始配置中国资产,在短时间内为A股市场带来了可观的净增量。

玖豫企服认为,在年初外资率先发力后,随着2023年市场逐渐回暖,内资机构的产品发行和仓位将逐步回升,并最终与外资形成合力。需要说明的是,内资入场具有一定滞后性,预计滞后1到3个月的时间,届时内资有望成为行情的下一波增量资金。

综上所述,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外资仍将持续流入主导,而国内资金也将逐步入场、共振发力。鉴于此,今年在增量资金的推动下,我们可以对市场更乐观一些。

特别提醒,尽管普遍看好我国经济前景,但内资也不能完全忽略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影响,虽然不必照搬国外投行的举措,但科学、合理地“降本”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方面,玖豫企服有实力助您一臂之力。

(声明: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