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3家终止!2022年以来已有286家企业IPO终止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2-12-28 14:50:1112月2日,中证协发布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下称《评价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据了解,《评价办法》对投行的执业质量设置了多个加减分项目,其中,IPO项目材料撤回成重点减分项目。
据大象君了解,新规发布过后,截至目前,12月份已有12家拟IPO企业撤材料项目终止,其中创业板7家,科创板5家。
而2022年以来A股IPO终止企业(包含北交所项目)共计286家,25家因审核不通过而终止,审核不通过的企业中,创业板16家、上证主板5家、深证主板3家、北交所1家;261家为主动撤回终止,主动撤回终止的比例达到91.26%。
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
终止企业数据分析
2022年以来截至目前,IPO终止企业286家,具体情况如下:
1、从终止时间分布情况来看
2022年以来IPO终止企业286家,其中3月和8月终止数量分布最多,各有38家。
3月份终止审核的企业数量居多,可能是因为排队企业年报集中披露,受多重因素影响,发行人业绩难以达到预期,因此申请主动撤回;
8月份终止审核的企业数量中,创业板IPO终止家数就多达25家,这也是创业板今年终止家数最多的单月,终止原因可能是因为发行人有“硬伤”,或是不符合创业板定位,也有的因为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
2、从板块分布占比情况来看
在这286家IPO终止企业中,创业板终止企业为140家,占比48.95%;北证终止企业为46家,占比16.08%;上证主板终止企业37家,占比12.94%;科创板终止企业32家,占比11.19%;深证主板终止企业31家,占比10.84%。
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
可以发现,IPO注册制比核准制终止的企业更多,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注册制下终止企业占全部终止企业的76.22%。
主要原因可能是注册制下企业IPO申报踊跃,但一些公司的质量和申报材料经不起考验,及时撤回是明智之举。还有一些公司可能因上市计划改变而撤回材料。
3、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
终止企业数量前五的省份为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各有53家、43家、36家、29家以及23家终止IPO。排在前列的这些省份为上市大省,本来申报IPO的企业就多,终止数量相应也较多。
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
4、从证监会行业来看
这家IPO终止企业分布在56个行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布数量最多,有41家IPO终止;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终止数量排在第二位,有31家IPO终止;专用设备制造业终止数量排在第三位,有27家IPO终止。
数据来源:大象投资顾问、大象研究院主动撤回,都有哪些问题?
据大象君统计,2022年以来286家终止企业中有261家均为主动撤材料而终止IPO,占比91.26%。
拟上市企业主动撤回IPO,有较大可能是在审核中被监管机构发现了疑点,或在新规下经不起更高标准的检查,也可能存在底稿工作不到位,主动选择撤回申请。
另外,由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导致了部分企业主动终止IPO,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无法在规定时限内补交有效文件,如完成审核问询回复、更新财务资料等工作。也有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出现变化,业绩下滑严重导致不符合上市标准。
上个月,广东证监局撰文分析了辖区近两年撤否项目具体成因,其中提到撤否项目的保荐机构存在执业理念不适应等多方面问题,一是执业理念转变滞后,“带病闯关”心态犹存;二是板块定位不准确,科技、创新、成长属性论证不充分;三是执业未勤勉尽责,核查把关不到位;四是资源保障存在不足,违规执业时有发生。
广东证监局指出,有的机构执业理念转变滞后,“带病闯关”心态犹存。有的机构心存“侥幸心理”,有的机构急于“抢跑占位”,采取“拖延战术”,有的机构存在“回避心理”,习惯于掩饰问题,对于控股股东控制的同业但不竞争的实体,以控股股东不控制该实体规避同业竞争论证,在审核环节被发现后,造成恶劣负面影响。
“下一步,将依据执业质量指标对辖区保荐机构精准画像,对撤否率较高的机构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联合地方政府持续开展撤否项目保荐机构约谈通报工作,对‘一查就撤’等保荐项目实施专项抽查。”广东证监局表示。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常态化开展投行内控现场检查,从“带病申报”、“一查就撤”、执业质量存在严重缺陷等典型问题入手,重点检查投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人员及保障是否到位等,促进保荐机构真正发挥“看门人”功能,为注册制行稳致远夯实基础。
来源:大象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