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融小镇网!
186 1691 6099

降准落地、MLF加量续做、14天逆回购重启……什么信号?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9-15 16:33:02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季末流动性平稳,2023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39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59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当日有3630亿元逆回购和4000亿元MLF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330亿元。考虑到9月15日降准落地,流动性也有充分保障,整体上看可有效满足市场多方面的流动性需求。”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9月MLF加量幅度上升

叠加降准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

“由于8月MLF操作中标利率已经下降,9月MLF操作的重点是‘量’。”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分析,9月MLF到期量为4000亿元,与上月持平,当月操作规模达到5910亿元,即续做加量1910亿元,加量幅度较此前4个月的百亿元及以下“地量”水平显著上升。

在王青看来,本次MLF大幅加量背后的直接原因在于市场需求。近期受信贷投放力度显著加大、专项债发行正在经历年内最高峰等因素影响,9月以来市场利率上行,其中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已升至MLF操作利率附近,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更是持续运行在短期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上方。“此前4个月由于市场利率持续低于相应政策利率,银行体系内中长期流动性偏于充裕,导致商业银行对MLF操作需求较低。而9月以来的市场表现意味着MLF操作需求相应上升。”他分析。

当然,如果考虑到逆回购操作和MLF数据,当日市场净回笼330亿元。不过,人民银行决定于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可以确保当前流动性无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金融时报》记者分析称,降准叠加公开市场操作,这一系列政策的背后是因为当前市场需求出现了回暖迹象。“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8月份金融数据相较于7月份已有明显改观,企业融资需求呈现转暖迹象,加之9月通常是信贷需求大月,这需要采取一定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助力经济持续向好。”他解释。

“15日降准落地不仅可释放长期流动性,还能将降低银行资本成本,缓解银行因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等带来息差和利润下滑的压力,保持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持续性,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预计本次降准将每年降低银行资金成本70亿元—80亿元。”董希淼对记者解释,近期一系列政策向市场传递强烈的政策信号,表明人民银行有决心、有能力运用丰富的政策工具助力实体经济企稳回升,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扭转市场主体情绪。尽管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但并非意味着货币政策“大水漫灌”,两次降准、两次降息的政策效果将脉冲式持续释放,市场流动性总体上将保持合理充裕。

14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补降”

优化市场流动性期限结构

值得关注的是,在1390亿元逆回购中,有340亿元是14天期逆回购操作。此次央行时隔8个月重启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从此前的2.15%降至1.95%,下降20个基点。

记者梳理发现,在此之前,6月13日,人民银行展开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降了10个基点;同日,人民银行还公布隔夜期、7天期、1个月期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8月15日,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分别下降10个基点、15个基点,同时隔夜期、7天期、1个月期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均较此前下降10个基点。

梁斯也对记者表示,从过往经验看,重启14天期逆回购主要是应对季末短期因素对资金面扰动,满足机构短期资金需求。“临近9月末,缴税、监管考核等因素会对市场流动性带来一定扰动,加之国庆长假期即将到来,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将同步上升,这也需要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本次时隔多月重启14天期逆回购,有利于更好优化市场流动性期限结构,有效满足市场多方面的流动性需求。”他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