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融小镇网!
186 1691 6099

港股流动性紧张释放“触底”信号,一波反弹已在路上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10-18 16:05:46

  最近,港股市场流动性问题连续刷屏,一方面是港交所日成交为0元的公司从去年同期的400多家扩大到现在的700多家,另一方面是港交所日成交额跌落千亿港元,一度跌至470亿港元。这究竟是港股市场流动性“枯竭”的信号,还是市场磨底接近完成?就此,本刊编辑部对话了富春山资本董事总经理陈达,陈达长期关注港股市场,他表示,港股0元成交的情况早已有之,而数量暴增表明港交所交投热情不高,但也表明市场底部更加扎实。他判断,港股市场已经处在一波反弹的过程当中。

  从当前港股各行业的交易或投资价值而言,陈达认为,投资者的首选目标就是消费,这些消费股既有农夫山泉这类必选消费股票,也有腾讯这类偏科技的可选消费,“我觉得,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是可以把它理解成消费股的。腾讯所在行业的景气度还是可以的,公司估值也不高。在消费股里做抉择,既要看标的的龙头地位是否稳固,还要看抗经济周期的实际表现。”

  港交所流动性缩紧,

  本刊编辑部:通过统计可以发现,港股上市公司日成交为0元的情况超过正常水平。在2019年10月,港股公司日成交为0元的公司数量在400家左右,现在则到了700多家甚至逼近900家的水平。这种现象被认为是港股流动性枯竭的一个征兆,您怎么看当前港股流动性问题?

  陈达:港股是以信息披露为本的注册制市场,上市公司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别,既有腾讯这类顶级公司,也有许多没人愿碰的“老千股”。对于那些不靠谱的“老千股”,零交易是正常现象,注册制市场都是如此,流动性好的美股市场是如此,流动性极差的澳大利亚、新加坡市场也是如此。

  仅看零成交公司的数量从400家扩大到700多家,其实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另一方面,这确实是港股流动性缩紧的信号。因为我们只看港股蓝筹股成交量的话,其实都萎缩得比较厉害。

  本刊编辑部:是哪些原因导致港股流动性缩紧?

  陈达:主要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香港国际港、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被分流的问题,另一个是影响全球流动性的定价之锚——美联储加息。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曾是我们内地基金从业人员出海必须倚靠的城市,比如成立海外美元基金需要香港中介机构的帮助等。但现在,香港能提供的金融服务在上海和深圳也能找到,其金融中心功能其实在弱化。我觉得,这对港交所的交易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美联储加息短期影响很大。在美联储降息时,比如2020年的时候,港股市场开始走出了一个大牛市直到2021年的2月。今年以来,美联储几次加息,港股市场连连下挫,行情越走越差,那么流动性肯定跟着走差,因为投资者在缺乏赚钱效应的情况下,交易热情是不高的。

  相比交易额,看交易量会更准确一些。在今年4月港股市场大跌的时候,4月成交量大约是1725亿股,对比3月少了1200多亿股,4月成交量也是1-9月的最低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港股市场走出了一波反弹行情,反弹幅度非常大。这波反弹主要受益国内政策利好推动。但在外围市场,美联储在2月、3月和5月连续加息,港股市场从2月开始结束反弹,进入快速下跌过程。以腾讯为例,在市场反弹过程中,腾讯股价从200多涨到400多,月度成交量高峰出现在去年11月,达9亿股。到了4月,腾讯月度成交量跌落到3.17亿股。而且,腾讯还是一家在可以回购的交易日都会回购4亿港币股票的公司

  本刊编辑部:美联储加息影响确实比较大,据香港信息,港股市场一些外资从股市撤出但变成了银行存款,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陈达:香港的银行利率是与美元利率一致的,在港股市场的外资不需要把资金汇回美国赚取利息收益,在香港银行就能做到。美元利率达到了5%,这是无风险收益,就导致许多资金不愿意去投股票,甚至直接去定存赚取不错的利息。

  本刊编辑部: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因素,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陈达:有观点认为,中国香港印花税是全球最高的,导致交易变得不活跃。另一个印花税特别高的市场是英国,但是英国股市有很多的印花税豁免情况,实际税率是很低的。而香港印花税是双向收取,按交易额的0.13%收取。这对长期投资者来说问题不大,但对做高频交易策略的投资者来说,可能会选择换一个市场去做。比如美股和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股票,投资者在香港做不了交易策略,可以选择到美股市场做。这么高的印花税肯定不利于交易,但是我觉得印花税高仅是港交所流动性不佳的微观因素,而不是关键因素。

  还有就是港交所的停牌制度,有些地产公司一旦停牌,可能复牌就变得遥遥无期,这其实是锁住了投资者的流动性。

  减免印花税、放开港股通限制,

  本刊编辑部:您觉得,当前港交所可以使用哪些策略来激活市场流动性呢?

  陈达:首先,港交所可以降低印花税,至少把之前提高的部分减免掉,或者取消印花税。其次,还可以降低红利税,吸引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市场交易。还有就是放开港股通限制,降低内地投资者参与门槛。

  我们常说,港股市场交易很血腥,监管希望用50万的资产门槛与港股通这个池子来保护投资者,但港股通的标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蓝筹股了,比如阿里、腾讯、内地的银行等等,内地投资者买的还是自己熟悉的公司,而不是那些“老千股”。

  本刊编辑部:在港股市场的成交个股当中,成交额前20只股票在2019年10月7日的成交占比为49%,目前则为55%,集中度上升。需要说的是,头部成交较高的个股的成交额实际也在下降,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陈达:股价下跌成交额就会萎缩,我们还是以腾讯为例,下降最明显的月份是4月份,4月其股价跌了10%以上,最近几个月没什么太大萎缩。腾讯其实就是港股成交量情况的一个缩影,基本上从腾讯就可以看出港交所成交量的高低了。而且腾讯还在回购,每天回购4亿港元,只要不是在监管不允许公司交易的那几天,基本都会回购。连腾讯有回购加持的情况下,成交量都做不起来,那其他股票就更难了。

  本刊编辑部:市场主流观点认为,美联储加息已经到了一个顶点,未来可能会进入一个降息周期,这些资金存到银行的钱会不会出来?

  陈达:我觉得会。这是市场的力量,当美联储降息,美元又会到全球去寻找洼地,这会刺激包括港股市场在内的流动性增长,也自然会刺激股价上涨以及交易情绪提升。

  均值回归是铁律,

  本刊编辑部:从估值角度,恒生指数历史估值PE中位数是10.51倍,最小值是7.36倍,现在是8.62倍,这个估值水平还有下探空间吗?港股市场的寻底过程走到哪了?

  陈达:对比恒生指数历史估值水平,目前的确处于低位。至于是不是底,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总之现在的估值水平相比之前,是提供更好的投资安全边际了。至于何时反弹,我始终认为均值回归是铁律,虽然没人知道均值回归的准确时间,但港股市场或许已经处在一波反弹的过程当中。

  本刊编辑部:我们注意到,港股在去年10月底触底并在11月快速反弹,现在会不会重演那时候的情形?

  陈达:股市的表现不取决于经济,而是取决于对经济的预期,经济预期改善,公司盈利面乐观,那么股市反弹就迅速、有力。去年11月以后,港股反弹得很凶猛,背后的逻辑就是宏观经济预期特别好,经济增长会回到原来的高增速。但实际上,经济复苏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大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股市的表现还取决长期资金成本的高低。现在市场有降息预期,年内已经有两次降准,如果长期降息预期打开,市场的资金成本降低,这些资金一部分会流向有利可图的制造业,还有一部分会流入股市。在A股历史上,2008年、2015年、2018年等“放水”较多的年份,A股都是牛市。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与美元加息和降息有密切关系,现在美元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如果转向降息周期,将会为港股市场走牛提供更好的条件。

  本刊编辑部:从资产配置角度看,10月以来港股交易额前20大股票,依次是腾讯控股、美团-W、友邦保险、阿里巴巴-SW、比亚迪股份、中国平安、汇丰控股、京东集团-SW、香港交易所、建设银行、理想汽车-W、工商银行、中国海洋石油、中国银行、中国移动、药明生物、小米集团-W、网易-S、百度集团-SW和快手-W。这些股票主要是信息技术、可选消费、金融等公司,您怎么看这些龙头的投资价值?

  陈达:头部这些公司股价自4月以来出现一定下跌,虽然成交额不高,但成交量并不低。

  投资价值方面,我觉得还是要从行业赛道出发进行选择。这些公司的估值都不是很高,有的估值数据是负数。从行业角度看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如房地产,因为风险释放还没有完成,导致行业本身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估值受到压制。

  除了房地产、金融,上述的科技可选消费龙头其实都可以归为消费股。我觉得,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是可以把它理解成消费股的。腾讯所在行业的景气度还是可以的,公司估值也不高。当然,消费股也因为赛道不同,景气度差别是很大的,比如农夫山泉的业绩受经济气候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所以,在消费股里做抉择,既要看标的的龙头地位是否稳固,还要看抗经济周期的实际表现。总体而言,消费股是港股首选投资标的。尽量回避波动比较大的板块,比如港股内房股实在没有必要去碰。

  本刊编辑部:在投资时,您会把高股息、高分红作为选择标的的一个重要指标吗?

  陈达:港股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价投市场,因为它的股息率确实挺高。不过,作为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账户到港股市场去赚高股息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它的税也很高。港股账户投资者的红利税税率是10%,港股通账户投资者的红利税税率是:H股为20%,红筹股为28%,比前者高出一倍甚至更多。所以,就算有的H股公司股息率看起来有6%,但扣税后的收益就降低了很多。

  港股市场已经是一个高股息、高分红的市场,偏好高股息的投资者也愿意投资港股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港交所可以适当降低红利税率,降低中间的交易成本,促进更多“北水”去港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