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融小镇网!
186 1691 6099

境外投资:全球视野下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11-09 17:28:4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境外投资已成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获取优势资源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探讨境外投资的背景、热点、案例分析以及启示,帮助企业把握境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图片

  境外投资:全球视野下的机遇与挑战

  一、境外投资概述

  境外投资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将资金、技术、设备等投向位于目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体,以获取经济效益的行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境外投资已成为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途径。

  二、境外投资热点与趋势

  制造业转移: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传统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转移。

  基础设施建设: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中国企业在道路、桥梁、电力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

  服务业: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服务业成为境外投资热点。

  能源领域:中东、非洲等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企业在能源领域的投资合作空间广阔。

  三、案例分析

  华为在欧洲市场的投资:华为凭借领先的技术和卓越的品牌优势,成功打入欧洲市场,为当地提供优质的通信设备和服务。

  中车在南非的投资:中车通过投资设厂、培训当地员工等方式,为南非提供轨道交通车辆的同时,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以上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

  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品牌优势,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当地员工和社区发展。

  四、启示与建议

  深入了解目标市场:企业在境外投资前应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当地政策、文化、市场需求等信息,以降低投资风险。

  发挥自身优势:企业应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和优势领域,以便在境外投资过程中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提高投资成功率。

  多元化投资策略:企业在境外投资时应制定多元化策略,分散投资风险,同时关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投资机会。

  注重风险管理: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政治、经济、法律等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管理。

  强化人才培养:企业应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在目标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关注当地人才培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企业应积极与国际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共同开拓目标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关注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应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境外投资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获取优势资源的重要手段。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了解目标市场,制定多元化策略并注重风险管理。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实现境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走出去”跨境投融资的策略选择

  境外投资备案的相关规定!

  相关监管规定

  针对2016年境内外形势发生的急速变化,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汇局四部委共同发文,要求规范对外投资,防止“走出去”企业的非理性和异常的投资行为,包括大额非主营业务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及“快设快出”等类型的对外投资。近期对外投资步伐已有所放缓,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一般来说,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发达的金融环境及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确保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保障,也是促使企业参与对外投资的直接动力。只有具备可靠的“出海”保障,才不至于在资本市场的博弈中翻船。

  目前,ODI的备案审批,主要涉及三个部门,分别是发改委、商务部、外汇局。现将各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其要点归纳如下:

  一是发改委2014 年发布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对于ODI实施核准和备案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采取核准或备案项目和审批层级的主要依据包括:(1)是否属于敏感国家、地区或行业;(2)中方投资额的大小,如中方投资额在3亿美元以下且由地方企业实施的项目,在省级发改委备案。

  二是商务部2009年颁布并于2014年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对ODI的管理采用“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模式,即除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或敏感行业的实行核准管理外,其他对外投资项目均实施备案管理,简化了办理程序。其中,对于备案申请明确了法定时限:商务部收到《境外投资备案表》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并颁发《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同时还规定,自领取之日起2年内如企业未在境外开展投资的,《企业境外投资证书》自动失效。

  三是外汇局2015年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简化和改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以及2017年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真实合规性审核的通知》。根据直投的最新规定,ODI取消了外汇登记核准的审批,并实行“银行办理、外管监督”模式,即由银行代替监管部门通过外汇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办理和完成境内企业ODI的外汇登记手续,监管部门实施事后监管与控制。此外,政策明确了境内机构可自行选择注册地银行办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及账户开立、资金汇兑等业务,并取消了境外再投资的外汇备案手续和直接投资外汇年检制度,改为实行存量权益登记的管理方式,通过银行报送数据。

  合格的ODI项目

  如何才能成为符合当前监管规定、满足投融资条件的“合格”ODI项目?对此,银行可以通过“一核两查”做出判断并进行选择:

  “一核”是:审核企业是否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格。除了严格审核监管部门向其颁发企业境外投资证书等批准文件外,,需要进一步核实该类批准文件的时效性,并确保办理业务所需材料的真实与完整、合法与合规。

  “两查”是:

  (1)查询境内企业以前年度直接投资存量权益数据;

  (2)查询外汇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确保企业当前状态未被业务管控。

  对外投融资的主要方式

  海外并购是当前境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方式。如何正确选择适合的海外并购方式,直接关系到该笔海外投资的成功与否。根据当前境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国内现行ODI政策,以下就相关直接投资的方式选择进行研究与对比。

  由于境内“走出去”的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的认知度不高、资信难以评定,因而在海外收购的融资需求主要通过境内的外汇贷款解决,从而导致了融资手段单一、融资成本较高等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问题。笔者在研究近期海外投资的案例后发现,境内企业的国际化视野越来越开阔,运用的市场化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从纯现金等债权方式的收购逐步转向采用现金加股权等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如引入私募股权PE、境外公开募股(IPO)和境外发债募集等,通过适当运用杠杆降低了资金压力,也相应减少了对资金的占用。

  现行跨境融资的主要方式

  商务部2017年首季的统计显示,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217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205.4亿美元,同比下降48.8%。根据目前的外汇形势,银行在符合现行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能否为企业提供合法、合规、合理的资金出境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外投资的成败。当前可采取的融资方式主要归纳有以下几种。

  方式一:ODI(境外直接投资)

  境内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在取得发改委、商务部、外汇局等监管部门的相关批准或备案审批后,可根据境外资金的具体用途,以境内企业为借款主体,采取“境内并购贷款/流动资金+ODI”模式,在境内银行贷款后,对外支付至境外企业。境内企业获得境内银行授信并取得贷款,其中,贷款资金来源可以进一步选择:(1)由境内银行直接贷款,利率由境内市场决定;

  (2)境内银行通过海外合作机构办理境外筹资转贷款,境内银行对外承担第一还款责任,利率由境外市场确定。

  方式二:跨境担保

  按照2014年外汇局制定的跨境担保管理规定,结合当前四部委对外投资的明确要求,以境外企业为借款主体,采用“境内担保+境外放款”的模式。具体又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一是全球授信:在满足监管和外汇管理要求的前提下,由境内银行通过其海外机构直接对跨境集团(境内母公司)的境外成员企业(可以根据境外具体情况,设立SPV公司)开展全球授信业务;境内母公司或核心企业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1)在征得提供担保的母公司或核心企业同意及银行内部审批后,由海外机构直接占用母公司或核心企业信用额度,办理相关信贷业务;

  (2)由境内银行的海外机构落实本次跨境担保实施主体——境外企业的贷款用途监管及贷后管理,确保境外企业按期归还银行贷款。

  二是内保外贷:境内企业向境内银行申请,由境内银行对海外银行提供跨境担保,承担第一性保付责任,再由海外银行对境外企业提供跨境融资。境外融资成本随行就市,不同国家和地区需要进一步了解当地的税务及法律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跨境担保境外融资替代境内企业对外直接货币出资的境外投资项目,应在境内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取得相关管理部门备案审批后,再行办理相关业务;同时,内保外贷业务的境外资金用途必须符合当前监管规定。

  方式三:境外发债

  在境内企业能够取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且境外融资成本具有优势的情况下,境内企业取得相关部门备案审批后,可以选择A.直接在境外发债,或B.通过境外主体进行发债,募集资金用于境外经营周转或相关并购项目。选择B方式可通过KEEP WELL维好协议或境内集团提供对外偿债承诺等方式增信。

  综上,银行可在符合现行监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境内外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及投融资需求,在严格遵循展业原则的前提下,切实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与保障。

  版权说明:本文资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请以现时资费为准,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作分享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我们对文章作者致以敬意并已尽可能对作者来源进行注明,若因故疏漏或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后台议定删除。

  “一带一路”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新思享

  一、企业可以做什么更好地分配风险管理资源?

  新思享1

  转换“平均出力”的管理思维,抓住重点管控风险,合理分配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资源

  在内部风险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平均出力”的管理思维可能造成内部风险管理人员“分身乏术”,难以抓住风险管控的关键点,进而导致企业对高风险项目的管控力度不足,对部分风险的管控效果不佳。

  对高风险项目施行严管控

  企业可首先对内部境外投资项目的风险水平进行排序,对风险相对高的项目,分配更多的风险管理资源(如增加审计、现场检查频率,增派专职人员等)。

  根据项目所在地特征判断管控重点

  项目所在地特征直接影响各项风险的概率、影响及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如投资所在国为欠发达地区,建议企业可重点关注司法体系完善情况、法律执行情况、政府违约情况、社会安全情况、基础设施情况等;如投资所在国为发达地区,建议企业可重点加强对法律法规、投资审查案例的分析与理解。

  二、如何优化境外投资战略?

  新思享 2

  强调“战略引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战略规划的设计和执行采取优化措施

  历史投资项目由于缺乏具体详细、可落地的战略规划指引,导致大量依靠个别投资机会开展境外投资案例的出现,战略先行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战略设计”考虑多“

  企业可在战略设计方面,明确境外投资的目的、方式、目标区域及行业等内容,围绕主业、具备优势及经验的领域开展战略布局,并考虑投资组合是否发挥战略协同、风险分散的效益。

  战略执行“回头看”

  在战略执行方面,强化战略应用,定期进行战略“回头看”,每年动态跟踪战略执行情况,对未达到战略目的的项目进行复盘,以总结项目未实现战略落地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每两、三年定期对于战略进行修编,以使战略与业务衔接更为密切。

  三、如何做好境外投资项目拓展?

  新思享 3

  境外投资项目拓展要依靠高质量“朋友圈”与“储备库”

  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来源以自我拓展个别投资机会为主,缺乏全球化布局广、专业技术水平高、公信力强、信誉度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网及信息储备库,增加项目拓展成本。

  打造“高质量”朋友

  企业可根据自身在中国的平台优势与业务网络,在参与国际性展会时,通过业务合作寻求战略性合作伙伴,并签订战略协议,逐步与合作伙伴建立全球脉络的“朋友圈”。合作伙伴包括但不限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民间投资机构、当地投资者、当地政府部门及联系人、国际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等。

  储备库助力企业“走出去”

  建议企业境外投资日常信息储备可从建立“四库”机制入手,四库包括:

  项目信息及情报库。包含项目预期收益、风险、合作伙伴资质等信息

  国别风险库。包含目标投资国别(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风险

  全流程风险库。包含同类项目开发、建设、运营、退出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

  法规政策库。包含目标投资国别(地区)的行业监管政策与投资准入法规等

  四、如何应对境外投资项目“退出难”?

  新思享 4

  境外投资项目退出机制要覆盖投资管理全流程,实现投前设计、投后跟踪及实施

  由于内外部因素,导致项目推进或收益不及预期。然而企业却难以通过退出实现止损。“退出难”的重要原因在于事前退出方案、合约保障与事中跟踪机制的不足甚至缺失。

  退出方案与退出跟踪

  投前,企业可在退出方案中明确退出的具体情形(如触及预设止损点、资不抵债且扭亏无望等)和退出方式和路径,根据需要聘请境外律师就退出方案发表专业意见。投后,企业可开展退出情形跟踪,如出现退出情形,可考虑项目变更、中止、终止或退出,规避投资难退出的风险。

  提前做好合约保障

  企业可在与卖方进行谈判时,通过增加交易前置条件等方式,增加利于买方的保障条款,如央企普遍将通过国资委、发改委、外管局审批/备案作为交易的前置条件,如项目未通过审批/备案;交易将视为无效,从而实现退出。

  五、如何健全境外投资管理队伍?

  新思享 5

  建立“专才专人管专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组织普遍“一帮人一起管”的问题,即 “同一帮人管”导致国际化人才缺失、同一岗位“既管境内又管境外、分身乏术粗放管理”的情况;“一起管”导致风控职责划分不清,无法匹配境外投资复杂多变的风险管理要求。

  明确职责分工

  企业可根据境外项目所在区域,在总部设置专业人员管理境外子公司或境外项目。实现总部在政治、外汇、税务、合规等境内外衔接管理,并进行明确的职能划分。

  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管控

  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板块的管控,以满足境内外“双管控”的需求。如总部可设置熟悉境内外海外资产管控要求的专业合规人员,实现境内外管控规划,以满足企业境内外监管要求。

  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在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中,可有意识地增加国际化培训,如进行投资所在国/地的语言培训、财务体系培训、法律合规意识培训、海外文化、海外商务礼仪培训等。

  六、如何实现对境外投资项目的高质量监督?

  新思享 6

  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实现对境外投资项目的高质量监督

  企业对境外经营单位常用的监督检查及审计方式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审计、定期获取财务及经营数据等,监督手段较为单一,较难及时、全面、有效的发现境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大风险。

  多种监督手段用起来

  建议企业可根据境外投资项目特点,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掌握境外项目整体运行情况,具体包括:

  财务报表审计、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过程审计等

  企业可通过建立定期协调会制度,境内外管理层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经营财务管控层面的风险,协助总部更了解境外子公司/项目具体情况

  长期派驻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相关人员定期汇报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 “防患于未然”

  半年度/年度境外单位领导人员及管理人员回国述职

  机制派驻专职境外子公司董、监事会成员

  七、如何建立覆盖投资管理全流程的境外投资风险防控程序?

  新思享 7

  转变“孤立式”的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境外投资风险管理的闭环管理

  企业风险评估形式化、程序化情况严重,持续性的动态风险监控和预警、项目后评价机制普遍缺失,根源在于闭环式境外投资风险防控程序尚未建立,导致评估结果“不应用”、“不重要”,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风险管理环环相扣

  建议企业转变境外投资风险“管理脱节”、“各管各的”孤立式管理程序,建立覆盖投资管理全流程的境外投资风险防控程序,每一环节的管理内容与管理结果应作为其他环节管理活动的必要依据。

  依靠专业力量开展风险评估

  在项目可研阶段,企业可通过聘请具有良好资质的第三方对于可能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市场、法律、政策等风险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并提出风险应对建议。风险评估作为专项工作独立于可研,评估结果作为投资评审、合同签约的必要依据。

  加强对风险影响的实时监控

  企业可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及收益设置最低收益要求,并进行敏感性测试。后续一旦风险点触发,及时进行经济效益测算,以监控关键因素对于项目造成的影响,并及时应对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