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融小镇网!
186 1691 6099

VC/PE还要再熬一阵子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11-07 17:13:03

67fb6fe705182f3d59b1ed07632dbdee.jpeg

  有人说:“从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看,这次不一样了。”

  国际上来看,战争冲突不断,石油等能源涨价,粮食面临危机,汇率上涨,北向资金流出,股市不忍直视;国内金融行业面临洗牌,一级市场募投管退全面困难,机构裁员、降薪风波不断,到处是悲观论调。机构信心不足,求稳是当下各GP不约而同地共同追求。

  这次真的不一样了吗?

  事实上,宏观环境是周期性波动,历史环境中的每个参与个体的确不一样,个体面对波动的态度和做法也不相同。

  1

  一样也不一样,取决于GP怎么做

  2023年,一级市场经历了期待、观望等一系列变化。行业周期下行,悲观情绪蔓延,各种负能量的吐槽都指向了持续低迷的行业指标。

  有人说,今年是2018年以来行业最冷的一年,这次不一样了,商业大佬对市场和环境的判断也不乐观。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全世界经济在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有质量地活下来。曹德旺认为:活下去是硬道理,死不会死,就难受一点,但是这个就是现实。

  从近百年来全球金融环境来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29年经历大萧条、1973年“漂亮50”破灭、1987 年股灾,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国2015年的熔断,2020年疫情,美国多次熔断,巴菲特也是活久见。2022年算是股灾,港股跌到脚面……几乎每两年一小波,每七八年一大波。

  彼得·林奇说: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

  宏观环境是周期性波动的,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只是参与者不同,参与者的做法不一样,是选择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怨天尤人,还是与时俱进,努力进化。

  因此,一级市场也是如此,这次一样,也不一样,一切都取决于参与者本身,GP如何选择,如何做。

  当下,一级市场出清加速,大量机构面临生存压力,负面只能更多不会更少。

  日前,有机构指出:“降薪裁员、出不起差只是冰山一角,未来机构发不出工资,活不下去都将是常态”。

  今昔不同往日,在残酷的竞争中,投资机构活下去是第一要,而赚钱则需在募资、投资、投研、管理、退出全流程上下功夫。

  2

  投:研、赋能缺一不可

  投资是投人,投前系统性研究、投后赋能缺一不可。在GP同质化的背景下,如何先人一步对行业、项目做好深刻研判,就能掌握风险定价权。

  在内卷的行业中,如何活下去并能赚钱,取决于GP对项目理解的细化、深度,前瞻的赋能等多方能力。

  1、投资更加细分化

  中国创投圈从2000年到2015年,15年时间里的投资几乎不分行业。2016年李开复投身AI大模型后,陆续有专门投医疗、投新能源、投芯片……的机构出现。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来看,AI+医疗和AI+金融完全是两个行业,临床医疗和消费医疗也都是不同的投资逻辑,新能源汽车和氢能、核能也不是一个赛道。

  行业越来越内卷,而内卷会让未来行业的分工更加细分。投资的广度和深度是反比关系,而赚钱则是靠深度而非广度。

  二级八种投资策略里,量化投资虽然增速很快,但多头价值投资还是主流,价值投资现在只投行业细分基金,不会投任何多行业基金。

  二级市场的发展比一级更加成熟,从二级市场来看一级市场,也是如此。投要细,投管要深化。

  这两年,寻找CVC或小而美的细分垂类GP成为LP的共识,能够在细分行业里挖掘项目,挖得更早、更深,既能投得进好项目,也能够退得出的GP,在低迷的市场中,显然拥有更多竞争力。

  2、投管更加深度化

  精细化投资意味着对GP的专业性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机构的投后管理也要跟上节奏。

  2018年前,行业很少有投资公司设立投后管理部门,资管新规后才开始逐步增加投后人员,美其名曰练内功。而彼时大部分机构的投后基本是帮忙的角色,做做FA,却没有发挥真正的股东价值。

  而今,在内卷的市场环境下,要求投资人有更超前的认知,深挖能力,此时的投后管理需要更加聚焦和细化。而只有越来越聚焦,才能越来越专业化,只有越来越专业,才能投更早期的项目,才能做到真正的投资赋能。因为更加深度化的投资赋能具有行业前瞻性,具有行业人才资源,具有并购闭环能力。

  3、投研更加真实化

  二级市场拼消息,一级市场拼关系。

  过去一级市场投资基本没有投研,即使有也都是就项目而做,很少有系统性、针对性的行业投研。

  此前,行业某大佬说过:谁的研究更深刻,谁就能为风险定价。如今在chatGPT大模型时代,其进化飞速,未来数字化投研或成主流,这对研究人员而言,一方面是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机会。

  未来投研要研究的方向自然是没有被数字化的信息,回到真实世界中,研究人,把投资就是投人的模型具象化,而不只是一种个人感觉而已。

  投资人越来越难,在有限的市场中如何杀出重围,不仅要抢项目,还要拼资源、拼专业、认知,最重要的是适应当下环境,并勇于求变。

  3

  募、退难题无解局面怎么破?

  提起募资和退出市场,行业哀声一片,在巨变的环境下,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均受到冲击,GP来到至暗时刻。

  数据显示:上半年行业募资、投资、退出三端数据均出现下滑。募资难叠加退出不畅,最终加剧募资困境,影响着部分LP的出资决策,形成恶性循环。

  日前,易凯资本在报告中指出:2023年,国内一级市场新旧时代的彻底割裂成为主旋律,“投资难、退出更难”的无解局面也持续蔓延。

  这两年,大量人民币基金进入退出期,到了给LP交卷的时候,然而DPI普遍不乐观。

  近期,FOFWEEKLY对近200家行业主流活跃LP进行调研,数据显示:近四成LP的综合MOIC与所投子基金的MOIC集中在1-1.5.78%的LP综合DPI未达到1.仅有22%的LP综合DPI达到1以上。

  摆在机构面前的核心问题是退出、是募资。

  1、退出更加周期化

  过去依托VIE架构去纳斯达克上市进行跨市套利,在美国上市快,最快两三年上市,所以美元基金的DPI远远高于人民币DPI。随后创业板、科创板相继开闸,A股成为全球估值中位数最高的股市,全民疯狂地投资preipo项目,进行IPO套利。而如今这两种套利逻辑都不太成立了。

  只有一种投资逻辑是永远存在并且正确的,就是跨期套利,所有赚大钱的投资都是跨周期的。投资就是低买高卖,但多少是低,什么时候是高?需要机构自己做出正确判断。

  2、募资更加多元化

  资金供给是波动的,形成资本周期,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面临募资困境。今年新成立的基金少得可怜,大家都很悲观,以为这次不一样了。

  事实上,市场是相对均衡的,其实每次都一样。

  无机构不富,无个人不稳,缺一不可。

  募资痛苦的来源客户结构不够多元化,在所有机构化资金失灵的情况下,不能有高净值客户、产业资本等市场化LP做有效补充,就意味着困境难以消解。

  有人认为:高净值也恐慌,也没钱了。

  其实有钱人永远是少数,因为能做逆向投资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筛选和储备能做逆向投资的客户很关键,不然就又浪费了一次危机。

  GP是架起LP与项目之间的桥梁,需要做好多方赋能,其中团队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

  从市场机构来看,募投管退方面的做法基本都大同小异,又各有特点,但通过观察发现,做的好做得久的机构有一条就是:把carry分明白了。

  根据2000年以来的行业机构排行榜来看,曾经榜上有名现在已经消失的机构,分析原因,最底层的一点就是Carry没分明白,最后合伙人分家,自立门户。

  好的机构不拘小节,做好内部管理。稳定团队,是任何以人力为资本的企业最核心的生存秘诀。

  4

  结语

  2018年以来,一级市场就开始降温,今年更加严峻。

  市场下行,多数机构面临募资、投资、退出压力,新基金募不起来,管理费不到位,机构财务吃紧,优质项目稀缺,在项目端的话语权也出现变化。

  在波动的周期中,如何度过危机,取决于GP如何判断、选择、决策和执行。

  万物皆有周期,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是自然规律,索罗斯说:凡事总有盛极而衰的时候,大好之后便是大坏,做人也好,投资也罢,万变不离其宗,道理相同,只是境遇不同而已。

  不管是低谷还是高峰,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低谷时,不管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上坡,除非躺着不动。路再长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会有黎明。

  每个人都有人生的低谷,熬过去的人出彩,熬不过的人出局,没有谁的人生是只会赢、不会输的,也没有谁的人生会一直处于低谷,永远无法反弹,关键看个人是否能认清危险和机遇的转换,充分利用时机,捕捉可以反败为胜的机会,看到辉煌背后的潜在隐患。

  悲观是现状,适应和变化才应该是常态。